回到顶部

郑达×金紫×詹蕤×李云鹏:科技艺术当下

2025年4月26日 15:00 ~ 2025年4月26日 17:00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活动内容收起

    “新的智能系统如同一个巨大的“黑盒子”摆放到众人的面前,与其沉迷于魔法式的生成内容,更应该窥探盒子的结构与艺术活动的联系。

    ——郑达


    智能时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刻影响了艺术创作的观念与实践。作为回应,艺术家们不仅将AI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更试图将其置入艺术生产的核心,探索科技与艺术深度结合的可能性。在《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中,作者以艺术创作者的身份,通过亲身实践与专业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扎实有力的案例分析,呈现出AI作为创作主体时所带来的新的艺术经验。


    《人工智能艺术》不仅关注技术应用的表层现象,更试图揭示智能时代艺术创作中新兴的美学机制与观念转变。它既是研究人工智能艺术理论体系的一种尝试,也为艺术与科技交汇处的创作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参考。对于此领域的研究者、创作者及学生而言,本书将是进入这一领域的重要导引。


    2025年4月26日(周六)15:00,《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的译者郑达将携湖北美术学院创新学院院长詹蕤、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李云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金紫一起做客武汉SKP 4F SKP RENDEZ-VOUS,联袂进行一次“技术-艺术-哲学”的跨界对话,围绕AI时代下的认知革命、艺术主体重构和技术伦理展开讨论,重点聚焦于当代艺术中AI的应用现状及中国背景下的创新实践与挑战。


    【活动嘉宾】


    图片

    郑达

    本书译者,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跨媒体艺术家,国内跨学科艺术创作团队“低科技艺术实验室”(Low Tech Art Lab)创立者,英国 “The 2017 Lumen Prize” 互动艺术大奖、“2018 第三届王式廓奖”艺术奖得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艺委会委员,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艺术系访问学者和韩国首尔CPI研究员。艺术工作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跨媒体互动艺术,其创作轨迹焦距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机器艺术、互动艺术、AI装置、媒体剧场等。


    图片

    金紫

    副编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建筑分社副社长。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新形态教材金牌编辑”。


    图片

    詹蕤

    湖北美术学院创新学院院长,教授。长期致力于实验艺术和跨媒体艺术的创作和教学工作。创作媒介涉及装置、影像、绘画等。


    主要个展包括:“数据自然主义 ”(湖北美术馆,武汉,2021)、“7278/12 ”(五五画廊,上海,2016)、“天气 ”(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16) 近期主要群展包括:“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 ”(泰康美术馆,中国北京,2024)、“日常视野中的观看 ”(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23)、“多重视觉 ”(深圳会展中心,中国深圳,2023)、“无穷 ”(五五画廊,中国上海,2022)、“GDMoA 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 ”(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2021)、“金汤:背景当代艺述单元 ”(CHAO 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20)。2015 年获华宇青年奖提名; 2017 年获保时捷年度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


    图片

    李云鹏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与科技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电子音乐作曲博士,CCF计算艺术分会常务委员,CAAI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主要从事音乐创作与相关的研究工作。作品广泛涉猎各种形式,包括声乐、器乐作品,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媒体作品。




    图片

    【前言】



    致“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 



    2022年的初夏我在网络直播间看到了索非安·奥德里(Sofian Audry)和克里斯·索尔特(Chris Salter)两位作者讨论关于在MIT出版社的两本新书的发布,其中一本就是奥德里的《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Art in the Age of Machine Learning),本书英文版的出版时间刚好是AI大模型盛行前夕,更能帮助我们冷静地分析当下AIGC在中国的创意产业、艺术教育中盛行的话题,回应了艺术家是否会被AI替代的焦虑。


    图片

    《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内页


    这本书是人工智能+科技艺术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也是我们团队继《互动艺术的美学》译著出版后,持续关注全球科技艺术研究成果的新呈现,低科技艺术实验室近年来创作的具有“自主性”的艺术作品,探讨智能体与艺术家的“耦合”与“自主”,恰巧在奥德里教授的著作中也找到了同样的诉求。


    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带来了认识人工智能艺术的跨学科视角,提供了一本系统性很强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法的“通用指南”。


    奥德里教授在本书中强调,人工智能艺术实践天然地具有跨学科特性,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等技术领域。他还关注智能体随时间展开的行为美学,以此提出智能机器系统的行为等级理论,从而完善了艺术家西蒙·彭尼(Simon Penny)提出的“行为美学”理论框架,进一步关注具有适应性特质的具身智能体。奥德里教授的观点催生了智能化时代的新艺术形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AI艺术审美体验,进而推动新的美学系统形成。


    图片

    《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内页


    近二十年,我们团队的跨学科艺术实践创作从未停止,目的是为了理解科技艺术的知识谱系,试图去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艺术形式与创作路径。本书所提到的人工智能艺术的两个核心:创作主体转变和跨学科的变革,对国内人工智能艺术领域的研究来说尤其具有启发性,特别是对人工智能艺术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艺术与技术关系的重新审视,成为学界与艺术家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感谢索非安·奥德里教授为中文出版特地写了前言,他强调在社会文化背景下解读人工智能艺术,并怀有与中国读者搭建起全球化对话的愿景。


    与此同时,希望本书译著的出版能够促进国内人工智能艺术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2024年12月

    《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郑达




    图片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



    图片

     向上滑动查看目录

    中文版序言

    致“人工智能艺术:机器学习时代的新艺术形式”

    引言

    1 前言

    迷思和误解

    领会机器学习艺术

    为什么机器要学习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

    机器学习系统的构成

    从控制论到深度学习

    范式的转变

    章节划分

     

    Ⅰ 训练

    2 优化算法与艺术

    艺术、目的、目的论

    最好的艺术

    计算创造力

    模仿与艺术

    实时学习

    总结

    3 控制训练过程

    计算涌现与作者身份

    主观函数

    交互式遗传算法

    人工好奇心

    智能体追逐行为

    摇摆、碰撞与滚动:调整成本函数

    总结

    4 适应性行为的美学

    行为美学

    行为阶级

    行为形态学

    自适应耦合

    总结


    Ⅱ 模型

    5 超出人类认知

    人体电气

    黑箱

    逐渐可知

    最佳观众

    烘焙模型

    丰富的模型

    总结

    6 演化学习

    参数化系统

    非参数化系统

    遗传编程

    生态系统

    总结

    7 浅层学习

    神经网络

    早期的联结主义

    联结主义复兴

    音乐与联结主义

    联结主义与人工生命相遇

    联结主义的愿景

    新兴表示

    语境机器

    总结

    8 深度学习

    从联结主义到深度学习

    企业之梦

    神经美学

    生成对抗网络与艺术

    潜在空间

    再次阐明潜在空间

    神经故障

    循环写入

    总结


    Ⅲ 数据

    9 数据作为代码

    通过示例进行编程

    互动机器学习

    认知与聆听

    共生绘画

    自带数据

    病毒集合

    众包日常

    发现数据

    不是唯一

    总结

    10 深度混搭

    混搭文化

    开源文化

    机器学习的混搭

    探索预训练模型

    替换人脸

    重新混合生成

    人工智能歌剧

    总结

    11 观察和想象

    归纳偏置

    技术文化干扰

    超越人类的书写

    学习与生成

    隐喻的图像信息

    探索集体想象

    总结

    12 结论

    拉远视角

    查漏补缺

    超越元创作

    人机关系

    驯服不可知的事物

    艺术界的范式转变

    最后的思考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加] 索非安·奥德里

    译者:郑达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索非安·奥德里:艺术家、学者、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UQAM)媒体学院互动媒体系教授。 奥德里受人工智能、人造生活、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启发,其计算艺术实践涉及多种媒介:包括机器人学、交互装置、沉浸式环境,物理计算干预、互联网艺术和电子文学。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艺术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在本书中,作者以"训练"、"模型"和"数据"为核心架构,系统梳理了机器学习技术在艺术领域的潜力、局限及其复杂影响。全书从优化算法到深度学习模型,再到数据驱动的创作方法,不仅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析出机器学习的内在构造,还从艺术美学与文化实践的视角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全新审美体验和艺术表现形式。书籍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训练过程、模型结构与数据优化的批判性审视,提出机器学习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优化的终极目标,而在于艺术创作中“过程性驱动”的“涌现”特征。




    图片
    图片

    / 关于SKP RENDEZ-VOUS /


    SKP RENDEZ-VOUS,一处包含新概念书店、时尚创意西餐、生活好物、艺术展演与文化沙龙的跨界组合。


    她的构想始于书店、但不止于书店。她以全球视角寻觅文化、艺术、设计、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知食分子与时尚人士提供永不过时的创意与灵感。




    / RDV時間 /


    时间永久地自我更新。

    它不惧空间羁绊,

    再造想像的疆域与视野的宽度,

    永恒地指向未来。

    在时间的流动中,

    我们脱离沉闷的日常惯例,

    涤荡心灵,回归「此时此刻」,

    由此迈向生活永不停滞的旅途。



    - fin -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AI

    最近参与

    • 卍K+🐲 
      报名

      (15小时前)

    • 用户_1853
      报名

      (15小时前)

    • 用户_1853
      收藏

      (15小时前)

    报名须知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SKPRendezvous】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活动主办方更多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活动日历   04月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由专业活动顾问,为您提供最合适的方案

    免费发布